1960年,贺子珍在南昌治病休养,林彪得知后,亲自打破了一个常规
一天上午,贺子珍正在家中休息。前两年也就是1958年的时候,贺子珍从上海搬到了南昌居住生活。这些年她在南昌住得很好,很是习惯。
一天上午,贺子珍正在家中休息。前两年也就是1958年的时候,贺子珍从上海搬到了南昌居住生活。这些年她在南昌住得很好,很是习惯。
说起外公在井冈山和延安初期的饮食,没有人比外婆更清楚了。饮 食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,外公一生坚持朴素的饮食观,不也是他心中 难忘过去岁月,难忘过去战友包括外婆的一个体现吗?
1977年外婆中风之后住进华东医院。直到去世,7年里她再没回过湖南路。“姨妈”不在这里了,身边工作人员也裁减了,但韩叔叔一直 留了下来。等到1984年外婆去世,后事处理完毕,他才离开。
“1946年7月18日,老王,你确定子珍真在伊万诺夫?”王稼祥拉住身旁苏联联络员尼古拉耶夫的袖口,语速很快。对面那位俄国人点点头:“Да,没错,她在那里已经两年。”一句确认,拉开了多年后营救贺子珍的序幕。
1979年9月3日,也就是妈妈带我回京上学的第三天,中央派专 机把外婆接到了北京。这个日子离9月9日外公逝世三周年纪念日还有 六天,离10月7日外婆70岁生日还有一个月。
仔细算起来,李敏已经回到爸爸毛主席身边有4年的时间了。在1949年的时候,李敏在姨妈贺怡的护送下回到了爸爸身边,这些年在爸爸身边很是幸福。
都说高人是高处不胜寒,但其实高人和高人之间更多的是惺惺相惜。就像被誉为战神的林彪和粟裕,他们之间也有很多的关心和帮助的。
不过,贺子珍在苏联的日子过得也不并顺遂,她心心念念的治病最终没能成型,她依旧得和那些弹片朝夕相处,在苏联期间,贺子珍生下了她和毛主席的儿子柳瓦,可惜,好景不长,孩子早夭,贺子珍难以承受丧子之痛。
1936年12月到1941年1月, 她在黄土地上度过了人生最初的四年零两个月。离开延安去苏联见外 婆时,妈妈说的是一口纯正的陕北话。妈妈曾经是一个陕北女娃。
终年笼罩在云雾中的江西庐山神秘莫测。1959年第一次庐山会议 期间,分别22年后,我的外公毛泽东和外婆贺子珍在此相会。这次相 会是外公外婆平生最后一次见面,为他们的爱情添上了一抹亮色。
1949年10月2日清晨,哈尔滨的街头还笼着薄雾,广播里反复播放着开国大典的录音。贺子珍站在一处简易招待所的窗前,听到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成立的声音,心里忽然发涩——这一刻,她与北京相隔千里,却与那熟悉的嗓音隔着十二年的风霜。
1930年11月20日的傍晚,江西吉安城东一座土墙低矮的指挥部里,毛泽东端着油灯坐在木桌前,一叠《民国日报》刚从前线交通员手里递到他面前。雨点敲着窗棂,气温骤降,屋里略显阴冷。翻到第三张,他猛然瞧见一行醒目的黑字——“共党要犯毛泽东之妻杨氏开慧昨被处决”,灯焰
贺子珍,在旗帜鲜明的党史里,她好像总是躲在别人的光影后面。大多数人只记得她是毛主席的第三任妻子,却未必有人真的细细琢磨过她的命运曲折。你要说传奇,她这一生确实够得上传奇——年轻时横刀立马、风里来雨里去,年过中年又孤身一人,屡次辗转异地。可要细说,她的坎坷、她的
1947年贺子珍回国,住在上海,身体不好,头发白了,脸上皱纹多。1954年她去医院看老战友杨尚奎,杨的妻子水静第一次见她。那时候水静刚跟杨尚奎结婚两年,杨尚奎是江西省委书记,从红军时候就认识贺子珍。
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所编的《毛泽东年谱》记载:“1928年6月下旬,毛泽东与贺子珍在塘边一起工作的日子里,结为革命伴侣。”同书此后又作如下记载:“1930年11月14日,杨开慧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。”
1954年9月下旬的凌晨,上海湖南路那幢小楼灯光未熄。收音机里反复播放着北京大会堂的录音,贺子珍贴着机壳不肯离开,家人提醒几次,她只是低声重复一句:“声音没变。”第二天清晨,机器被烫坏,贺子珍却昏倒在地。十多年未闻的熟悉嗓音,一夜之间击中了她的神经。
毛主席和贺子珍,大家都知道他们唯一幸存的孩子叫李敏,但鲜有人真正在意过这个人的童年,是怎样夹在父母的纠结里流转的。说起来是命运的安排,可谁能想到,一岁不到的孩子就被母亲那份倔强生生带离了父亲,漂泊异国七年。世上的事,哪有那么多“非做不可”的事,说起来像宿命,细
1939年初夏的一个夜晚,延安窑洞的煤油灯亮到深夜。参加政治局会议的毛泽东刚刚批完文件,一名通信员递来一封自莫斯科拍出的加急电报。电文里只有寥寥几句:贺子珍所生幼子柳瓦染伤寒抢救无效,于十个月龄夭亡。电报纸张很薄,可毛泽东捏在手里却像压了一块铜铅。身旁的周恩来
1976年5月27日晚,贺子珍对着荧幕低声喊:“娇娇,过来!” 灯光暗淡,电视机里正播放巴基斯坦总理布托访华的新闻画面。画面一闪而过,病中的毛泽东坐在菊香书屋的藤椅上,桌角赫然摆着一叠白色卫生纸。荧幕的雪花点还未散尽,贺子珍已抬手关掉电视,她的眉心紧皱,语调比
1945年7月份,朱德朱老总的女儿朱敏,再一次的回到了苏联。对于苏联,朱敏完全是不陌生的。因为她的童年,与苏联真的是息息相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