贺子珍

贺子珍从苏联回国,谈及毛泽东再婚一事,直言:总不能让他当和尚

1949年10月2日清晨,哈尔滨的街头还笼着薄雾,广播里反复播放着开国大典的录音。贺子珍站在一处简易招待所的窗前,听到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新中国成立的声音,心里忽然发涩——这一刻,她与北京相隔千里,却与那熟悉的嗓音隔着十二年的风霜。

贺子珍 毛泽东 苏联 伊万诺沃 贺怡 2025-09-13 15:13  4

毛泽东看报看到“杨开慧被处决”,险晕倒在地,写下“百身莫赎”

1930年11月20日的傍晚,江西吉安城东一座土墙低矮的指挥部里,毛泽东端着油灯坐在木桌前,一叠《民国日报》刚从前线交通员手里递到他面前。雨点敲着窗棂,气温骤降,屋里略显阴冷。翻到第三张,他猛然瞧见一行醒目的黑字——“共党要犯毛泽东之妻杨氏开慧昨被处决”,灯焰

贺子珍 毛泽东 杨开慧 陈玉英 李淑一 2025-09-12 12:38  7

毛主席要用稿费养贺子珍,陈毅回答:偌大个上海,还养不起子珍吗

贺子珍,在旗帜鲜明的党史里,她好像总是躲在别人的光影后面。大多数人只记得她是毛主席的第三任妻子,却未必有人真的细细琢磨过她的命运曲折。你要说传奇,她这一生确实够得上传奇——年轻时横刀立马、风里来雨里去,年过中年又孤身一人,屡次辗转异地。可要细说,她的坎坷、她的

贺子珍 毛主席 陈毅 子珍 方志纯 2025-08-17 20:13  8

1959年,李敏想搬出中南海和母亲住,毛泽东无奈:李讷都18岁了

1954年9月下旬的凌晨,上海湖南路那幢小楼灯光未熄。收音机里反复播放着北京大会堂的录音,贺子珍贴着机壳不肯离开,家人提醒几次,她只是低声重复一句:“声音没变。”第二天清晨,机器被烫坏,贺子珍却昏倒在地。十多年未闻的熟悉嗓音,一夜之间击中了她的神经。

贺子珍 毛泽东 李讷 李敏 中南海 2025-09-10 15:00  7

毛主席晚年给贺子珍送九包半香烟,李敏瞬间明白了爸爸的心意

毛主席和贺子珍,大家都知道他们唯一幸存的孩子叫李敏,但鲜有人真正在意过这个人的童年,是怎样夹在父母的纠结里流转的。说起来是命运的安排,可谁能想到,一岁不到的孩子就被母亲那份倔强生生带离了父亲,漂泊异国七年。世上的事,哪有那么多“非做不可”的事,说起来像宿命,细

贺子珍 毛主席 香烟 李敏 李敏也 2025-08-17 22:28  10

得知儿子在苏联去世后,毛主席:如果贺子珍不去苏联,绝不会发生

1939年初夏的一个夜晚,延安窑洞的煤油灯亮到深夜。参加政治局会议的毛泽东刚刚批完文件,一名通信员递来一封自莫斯科拍出的加急电报。电文里只有寥寥几句:贺子珍所生幼子柳瓦染伤寒抢救无效,于十个月龄夭亡。电报纸张很薄,可毛泽东捏在手里却像压了一块铜铅。身旁的周恩来

贺子珍 毛主席 李敏 苏联 毛岸英 2025-09-08 19:47  3

1976年贺子珍看电视,发现主席身边有一叠纸,连忙让女儿去中南海

1976年5月27日晚,贺子珍对着荧幕低声喊:“娇娇,过来!” 灯光暗淡,电视机里正播放巴基斯坦总理布托访华的新闻画面。画面一闪而过,病中的毛泽东坐在菊香书屋的藤椅上,桌角赫然摆着一叠白色卫生纸。荧幕的雪花点还未散尽,贺子珍已抬手关掉电视,她的眉心紧皱,语调比

电视 叠纸 贺子珍 李敏 中南海 2025-09-07 17:41  5